TCL摩星半導體解散:兩年造了個寂寞
大廠造芯夢碎
11月22日,有內部員工爆料,TCL控股的全資芯片子公司摩星半導體突然宣布解散,當天員工就已經收拾物品離開公司。
目前,TCL科技、摩星半導體都沒有回應公司解散傳聞。但摩星半導體的官網目前已經無法再打開。
如果消息屬實,摩星半導體就會是今年繼OPPO哲庫、吉利旗下星紀魅族后,第三家關停解散的半導體相關企業。
根據某職業社交媒體的社區話題討論,內部員工猜測公司解散的原因是人才投入陳本過高,但筆者看來,原因應與此前的兩家類似——資本長期看不見回報。
理想很豐滿
從TCL官網的信息可知,魔星半導體成立于2021年3月25日,是TCL成立的半導體控股平臺“TCL微芯科技(廣東)有限公司”的全資子公司,注冊資本5000萬元。在同月,TCL半導體亦在廣州市海珠區注冊登記,注冊資本達10億元,由TCL科技和TCL實業分別出資5億元,各自占一半。
(圖源:TCL)
根據官方的說法,TCL半導體將參照Fabless模式,主要針對上下游關聯產業需求量較大的芯片類別,如驅動芯片、AI語音芯片進行重點開發,推進專用芯片生產;而在半導體功率器件領域,TCL半導體擬進一步擴大產能,提高器件業務核心技術能力,率先突破市場。
基于近些年美國試圖構筑“芯片高墻”的原因,各大消費電子廠商有不少都動了“未雨綢繆”的心思——通過設立半導體公司來實現產業鏈的基本自主可控,TCL也是這趟大軍的其中一員。
在2021年兩會前夕,時任全國人大代表、TCL創始人李東生在接受媒體采訪時就曾透露,TCL當時就下定決心要發展集成電路產業,并組建了半導體業務部門。
其實TCL的半導體布局是足夠早的,且產業鏈也很完整。對比哲庫和星紀魅族,更有半導體公司的模樣。
(圖源:知乎)
在2008年,主攻芯片制造的TCL環鑫其實就已經成立;在2022年,還順利實現了6英寸芯片的擴產;
在半導體原材料方面,2020年,TCL收購了中環半導體,一度成為全球最大的半導體材料供應商之一;
應用端,TCL電子有著經營多年的冰洗空電產品線,對于各類芯片的需求也是極大;
加上可以自主設計芯片的摩星,TCL半導體理論上已經可以自給自足了。
但岔子恰好出在了設計這一環。
兩年造了個寂寞?
根據摩星內部員工的猜測,解散的主要原因在于人力成本。
從TCL此前的招聘公告來看,摩星的福利待遇是很優厚的,2022年年報顯示員工為68人,此外,摩星還從韓國等地高薪聘請了很多工程師。
但筆者認為,真正的原因在于“看不到產品”。
根據官網的介紹,摩星的研發方向主要集中在智能感知交互(近場、遠場語音識別處理,手勢、姿態、情緒感知處理),AI圖像處理,智能連接,以及新型顯示驅動的集成電路芯片設計。
可以看出,其幾乎每種芯片的設計目標都是服務于家電,尤其是TCL主營業務電視的,這也是消費電子品牌做芯片的主要目的,無可厚非。
關鍵問題是,星紀魅族的失敗在于壓錯了元宇宙風口;OPPO哲庫好歹是實打實量產了兩款“MariSilicon”,而摩星卻可謂是毫無建樹。
從公開信息可知,摩星半導體成立至今僅取得了3項軟件著作權。算算,成立兩年多以來,與半導體相關的研發工作都還停留在軟件階段。
(圖源:天眼查)
而要知道,芯片的設計只是研發的最早階段,后續芯片流片單次就是幾百萬的投入,等到實際量產又需要更多的投入。但實際上,網絡上幾乎沒有摩星產品進入到流片階段的消息,更勿論量產了。
而摩星與哲庫類似,長期以來幾乎完全依賴于母公司的“輸血”,也許后續還有成功的可能,但長期無回報的投入,顯然不符合當下資本市場的需求,公司的決策層也就做了這個“代價最小”的改正措施。
(段永平對哲庫解散的回復,圖源:網絡)
寫在最后
套用網友的一句評論:
眼看他起高樓,眼看他宴賓客,眼看他樓塌了
本文作者:Visssom,觀點僅代表個人,題圖源:TCL
最后,記得關注微信公眾號:鎂客網(im2maker),更多干貨在等你!
硬科技產業媒體
關注技術驅動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