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AGI的大門前,為何我們開始感到恐懼?
AGI來得太快了嗎?
誰曾想到,一場驚動整個科技圈的內斗大戲,起因竟是一封信。
據路透社透露,在Sam Altman遭解雇之前,曾有OpenAI的研究人員向該公司董事會發出舉報信,警告一種強大的人工智能可能會威脅到人類。
這是一個名為Q*(讀:Q-stard)的AI模型,知情人士表示這可能是OpenAI在AGI方向上的最新突破。
長期以來,硅谷大佬們針對“AI安全”的爭論一直沒有罷休。
或許正因如此,這項可能是下一個革命性技術的直接最新發現,才能被內部人士提前曝光。
關于新模型究竟是什么,目前能知道的信息還很少,但從OpenAI的社區留言可以看出來,大多數人對于Q*的到來并不歡迎。
什么是Q*
根據外媒的曝光,我們先來簡單介紹一下Q*。
Q*的前身是由Ilya Sutskever團隊在2021年發起的GPT-zero項目,目的是解決了合成數據的問題。
如果說此前訓練大模型的數據大多源于網絡個人數據,而GPT-zero項目可以用計算機生成的數據訓練,一下子就解決了數據來源的瓶頸。
對于AI公司們而言,數據也是一種資源。尤其是高質量的語言數據,更是直接決定大模型的質量。
在大模型混戰面前,AI公司都是將數十億參數起步,以TB為單位的數據集進行喂養。不僅數據集可能被耗盡,價格也是水漲船高。
因此當合成數據出現后,就能像永動機一樣可以無限生成高質量的數據,從而解決數據問題。
在談到GPT-zero項目,馬斯克也評論稱:“Synthetic data will exceed that by a zillion.(合成數據可以超過1ZB)”。
對比目前已有的數據,一個硬盤就能裝下(lt's a little sad that you can fit the text of every book ever written byhumans on one hard drive )。
在GPT-zero的研究成果下,OpenAI兩位高級研究人員Jakub Pachocki 和 Szymon Sidor構建了Q*模型,
雖然目前可能水平并不高(小學生數學能力),但專業人士認為該模型能夠解決此前從未見過的數學問題。
而這又牽涉另一個技術——Q-learning算法。
這是一個經典的強化學習算法,有很強的規劃能力但不通用、不可泛化;而大模型的優勢就是近乎大模型具備了人類水平的泛化能力,又稱舉一反三。
那么將兩者合二為一后,這種既有規劃能力,又有泛化能力的大模型,已經非常接近人腦,可以自主學習和自我改進,而最終的結果:大概率可以出現自主決策,并具備輕微自我意識,成為接近超越人類的AGI。
如果報道內容屬實,我們可以設想一下,在商業化和安全性觀念分歧下,保守派代表Ilya Sutskever高調主導這次罷免Altman事件。
就在今年7月時,Ilya Sutskever就從組建了一個團隊,致力于限制AI潛在的安全威脅。
而在Altman回歸OpenAI后,Ilya Sutskever沒能留在董事會。
圖 | Ilya Sutskever在Ted上談論AI安全
目前,OpenAI并未對Q*的報道發表回應,OpenAI究竟是不是實現了AGI,我們也只能等后續的報道。
人們在擔憂什么?
在報道發出后,OpenAI 開發者論壇的網友們開始了激烈的討論。
從幾個高贊評論可以看出來,大多人對于Q*的到來還是表現地擔憂。
不少人表示,AGI到來的速度比想象得太快,由此帶來的負面影響,甚至大于大模型本身。
這不免讓人聯想到此前硅谷大佬們針對“AI安全”的爭論——為何在新時代到來前,恐懼、不安也會開始涌現?
讓我們以最近DeepMind公布的論文作為參照。
評估一個系統是否符合AGI 的定義,需要從六個維度考慮:廣泛性和性能、自主性、持久性、遞歸性自我改進、任務自主選擇、目標驅動。
其中,單就廣泛性和性能來說,AGI的最高等級是超越人類(Superhuman AGI),即在所有任務上都能超過100%的人類。也只有這樣,才算達到了真正的AGI。
如果再對應其他維度,又可以發現AGI的發展其實會引發許多倫理和安全問題
最終在機遇面前,風險也無法避免:在一些特定領域,AGI可能會超越人類,在關鍵角色中取代人類,或進行遞歸性自我改進。一旦這樣的AGI最終實現,將徹底改變我們的社會、經濟和文化。
有意思的是,網友們對于AGI的恐怖,其實更多出于AI公司壟斷的擔憂。
從前文可以看出來,想定義AGI是一件非常復雜的事情。如果詢問不同的AI專家,或許會給出不同但有聯系的答案。
在這種情況下,想要決定某件事是否是AGI,完全是取決于AI公司的領導人。
一旦人工智能在商業化取得可行性方面,同時又能既得利益,這樣一款產品很有可能成為一種“壟斷”。
我們都知道,Sam Altman其實是一位對AI商業化特別執著的人。作為激進派的代表,Sam Altman對于AGI一直都是最積極的態度。
然而在非營利治理結構下,無論是Sam Altman,甚至微軟,一旦開始做出危險的或違背人類利益的行為,董事會都可以直接驅逐。
這也與這次事件的前期發展十分相似。
不過隨著Sam Altman回歸OpenAI并重組董事會,目前已有的三人均未獨立董事。換句話說,董事會其實無法驅逐。甚至自己都被顛覆了。
在缺少了監管后,OpenAI只剩下政府監管機構這一限制。
然而作為OpenAI背后的大金主,微軟在美國政府的AI監管對局里,一直扮演積極推進AI的角色,最終政府的監管對于OpenAI的影響也會越來越小。
在利益面前,關于Q*乃至AGI技術本身,似乎也很少有人討論了。
最后,記得關注微信公眾號:鎂客網(im2maker),更多干貨在等你!
硬科技產業媒體
關注技術驅動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