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IC 2024逛展總結:一場“另類”的AI硬件秀里,塞進更“實用”的大模型 | 鎂客網在線下
正如李彥宏在本次大會上的發言那樣:“沒有應用,基礎模型將一文不值”。
剛出梅的上海,氣溫熱到了“全國第一”,但這絲毫沒有影響世界人工智能大會(WAIC)線下觀眾的熱情。
7月4日-7月7日,2024世界人工智能大會暨人工智能全球治理高級別會議以“論壇+展覽”的形式,在世博中心以及世博展覽館兩地同時進行。
不同于往屆WAIC,今年大會在線下展覽以及部分論壇實行了付費制。根據筆者的觀察,在大會開幕的第一個下午,無論是世博展覽館的展區,還是世博中心的論壇,都擠滿了觀眾,不少人還在感慨沒有搶到熱門論壇的入場券。
據官方統計,本次大會共有500余家國內外企業確認參展,帶來了近千件展品。例如特斯拉當家花旦“人形機器人Optimus”的展出,就吸引來一批又一批觀眾的駐足留影。
此外,官方在三天內安排近百場行業論壇,在主題上覆蓋AIGC、具身智能、大模型、新型工業化、元宇宙等十多個領域。各位業內大佬的精彩演講,讓觀眾們直呼過癮。
經過一下午的暴走后,筆者大致瀏覽了H1、H2兩大展區,其中最大的感悟是:智能機器人、AIPC、智能汽車甚至飛行器等硬件產品逐漸搶占大模型的“風頭”,但大模型產品依然是頂流。
在大模型集中展示的H2展區,除了BAT等互聯網大廠以及一眾大模型新星以外,一批互聯網中廠也加入到大模型混戰中。
另外,正如李彥宏在本次大會上的發言那樣:“沒有應用,基礎模型將一文不值”,行業場景的典型應用案例,占據著每家展商最顯眼的位置。
硬件唱主角,機器人產業鏈更加完善
走進世博展覽館大門,一塊機器人展臺直接吸引了筆者的眼球。
這是一塊人形機器人先鋒陣列展位,展出了包括“青龍”、“X02-LITE”、“清寶機器人”、“智元遠征A2”、”傅利葉GR-1”、“電科機器人一號”、“星動1號”、“開普勒先行者K1”、“小蟹”、“夸父4代”、“XR-4”、“H1”、“Song”、“光華一號”、“鈦虎瑤光”等在內的十多款國產人形機器人產品,號稱“十八金剛”。
這些“具身智能”光站在一起就非常震撼,而根據定位的不同,它們又可以進行搬運分揀、日常家務、高難度運動等操作,具體操作可以在對應展商的展位上看到。
其中,青龍開源大模型機器人是在本次產業發展主論壇上重磅發布的新品,由國家地方共建人形機器人創新中心推出。
而其他機器人由傅利葉、開普勒機器人、宇樹科技、達闥機器人、星動紀元、卓益得、樂聚、鈦虎機器人、松延動力等廠商推出,這其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因“具身智能”而創業的年輕公司,發展非常迅速。
更多機器人展品位于H1展區,其中最大的亮點的莫過于特斯拉全新一代人形機器人Optimus。
在去年WAIC上,特斯拉其實就已經展出了一款人形機器人,但當時只是一個模型。
而今年的展品可以清晰看到關節等處細節。據工作人員介紹,Optimus已經可以借助視覺神經網絡和FSD芯片幫助人類進行一些工業生產操作。
不過相比于關在玻璃罩子里的Optimus,國內廠商的“具身智能機器人”都是實打實地在進行展示,秀出了最硬的技術實力,包括物件搬運、疊衣服等操作,整套動作非常流暢,基本沒有出現失誤。
不過或許是因為顧忌現場安全原因,這些展品的動作速度以及動作幅度都不是很大,相比之下單臂機器人、小型機器人以及“機器狗”的展示效果更好。
例如云深處的四足機器人“絕影X30”展示了靈活上下樓梯;逐際動力的小型雙足機器人在穩定性上不輸于大型人形機器人。
值得一提的是,在機器人展商們的外圍,我們可以看到不少與機器人相關的供應商廠商,提供了關節、電機等部件,參展數高于上一屆。
而同樣是今年AI領域的大熱門類別,本次有多家展商帶來了AI PC產品,包括戴爾、聯想以及力推“AI PC”概念的微軟,但由于目前AI PC仍處于發展早期,大概率我們在明年才能看到更多AI PC產品。
除了智能機器人、AI PC以外,包括智能飛行器、XREAL AR眼鏡、傲鯊智能外骨骼機器人在內的多款硬件產品都吸引了非常多人的目光。
當然,別忘了打卡特斯拉的Cybertruck(賽博越野旅行車)哦。
更實用的大模型,場景應用更突出
雖然智能機器人的出鏡率非常高,但今年WAIC依然是大模型的主場。
在H1展區,基本都是大模型落地B端的案例,例如本屆WAIC展臺最大的廠商華為,在其展臺展出了華為“昇騰AI全流程使能平臺、盤古大模型以及相關的應用。此外,中興通訊、三大運營商、亞馬遜等頭部服務商紛紛展示了基于行業垂直的解決方案。
H2展區大多為C端應用,包括百度文心大模型4.0、騰訊混元大模型、阿里通義千問大模型,以及MiniMax、百川智能、智譜AI這三家大模型新星。
不過同為大模型“五小龍”的零一萬物以及月之暗面(Kimi)兩家并沒有參展,稍顯遺憾。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上述大模型知名玩家以外,嗶哩嗶哩、快手等泛娛樂廠商也帶來了他們在大模型領域的成果,而訊飛、360、金山辦公、云知聲等廠商則展示了大模型在日常生活中的常見案例。
另外和上屆不同,這次的廠商很少強調模型參數等數據,而是在多模態、多場景、多平臺等方向“開卷”。
由此可見,在打通 AI 落地應用最后一公里這個問題上,國內廠家給出的答案已經越來越成熟。
最后,在H2展區,我們也能看到非常多與算力相關的廠商。在這一方向上,希望未來可以看到更多成果。
結語
除了H1、H2兩大展區外,還有非常多出色的AI初創公司集中在H3全域鏈接館,它們的技術展示了AI在未來場景的豐富場景應用。
總的來說,隨著大模型技術的不斷成熟,“由虛向實”的趨勢更加清晰,而與AI相關的機器人、元宇宙、XR等領域也得到發展。
只有將技術轉化成應用,才是大模型的出路。
最后,記得關注微信公眾號:鎂客網(im2maker),更多干貨在等你!
硬科技產業媒體
關注技術驅動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