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硬件,為何最后都成了智商稅?

jh 2周前 (08-08)

靠AI硬件創業,并不是件靠譜的事。

曾經火遍科技圈的AI Pin,大概率要跑路了。

知名科技網站The Verge今天披露了一項內部銷售數據,從今年5月到8月,AI Pin的退貨量比購買量還多。

自4月開售以后,AI Pin總共賣出超過了900萬美元,但隨著網上差評如潮,用戶紛紛開始退貨,有大約100萬美元的產品被退回,其中還有1000多件在發貨前就取消了訂單。

另外,由于T-Mobile的限制,一些被激活的AI Pin在退貨無法發給新用戶,直接變成了廢鐵。

這一番操作下來,AI Pin背后的Humane公司白忙活了一場,加上內部運營一片混亂,高管和工程師相繼離職,基本看不到翻盤的希望。

除了AI Pin外,其他AI硬件要么翻車,要么消失,第一批吃到螃蟹的AI硬件們,最終都成了智商稅。

我們該如何定義AI硬件?

在今年MWC大會上,Humane的工作人員在發布AI Pin時喊出了一個口號:殺死智能手機。

他們宣傳,“手機能做的,AI Pin都能做”。

而在上一年AI Pin第一次對外公開的時候,《時代》雜志直接將其評選為2023年最佳發明之一,不到一個月預定量就超過了450萬臺,每個人都在期待這樣這樣一個新硬件是如何取代手機。

無獨有偶,在Rabbit R1發布的時候,外界同樣對這樣一個內置大模型的“魔盒”充滿了興趣。比起AI Pin,Rabbit R1多了一塊屏幕,看起來更加靠譜。

另外,包括三星推出的智能戒指Galaxy Ring,雖然此前市場上也有類似的產品,但由于這次三星加入了AI功能,因此在發布前受到格外的關注。

相比之下,雖然手機廠商、PC廠商都一直宣稱在新產品里加入了AI功能,提出了“AI Phone”、“AI PC”但消費者在主觀上并沒有把這些產品當做AI硬件。

從AI硬件廠商的定義來看,他們希望開發出一種新的、由AI驅動的設備,以此打開新的市場,打造“下一個iPhone”。

然而,這種“AI 原生硬件”的概念變成現實產品后,都遇到一系列問題:例如過于昂貴的供應鏈、缺失的銷售網絡以及足夠的軟件生態。

事實上,所謂AI硬件不過是大模型的“載體”,這些硬件所提供的功能,反過來在智能手機上都能完成,并且可以憑借強大的算力、鏡頭以及軟件生態,實現更好的功能。

端側AI,還很遙遠

如今,集成本地大模型的AI手機大量出現,AI PC的概念更是不斷走紅,當設備采用端側AI后,數據的處理可以在本地完成,時延更短,且不容易受到網絡質量的影響,在數據隱私保護上同樣具備先天優勢。

聽上去很不錯,但技術演示和技術落地之間,還有一段路要走,如今在在智能手機上尚且不太能體驗得到端側大模型提供的 AI 體驗,更不要說AI硬件。

根據谷歌大模型在自家設備上的測試,目前7B的端側大模型需要4GB內存。類似70億參數的LLaMA模型,其大小更是達到14GB,而現有的移動設備內存還停留在12/16GB容量左右,再除去操作系統需要占用的內存后,基本上所剩無幾。

這對于非旗艦機來說基本放棄了端側AI,即使是旗艦手機也比較吃力,因此現階段端側大模型大規模落地還不具備成熟條件。

另一反面,大模型的水平和參數量不一定成正比關系,廠商們也開始往小模型方面努力,因此現階段并不是AI硬件創業的最佳時機。

而根據Rabbit R1給出的參數,這樣一個只有4GB 內存、2.3GHz 聯發科處理器的“老人機”,怎么想也與大模型沾不上關系。

從后續專業科技媒體拆解視頻來看,Rabbit R1其實就是個套殼的安卓設備,除了外觀上確實脫穎而出以外,其他宣傳的AI功能全是大餅。

風口上的AI硬件,還能等來嗎

雖然產品失敗了,但至少AI Pin和Rabbit R1給公司拉來了一大筆投資,最終留下一大堆消費者拿著“玩具”一般的半成品在風中凌亂。最終,在經歷了一系列詐騙式的宣傳后,北美消費者似乎開始對AI產生了反感。

上個月底,一項調查指出,當產品在宣傳時加上AI后,消費者反而會打消購物欲望。

這樣的悖論無疑是當下硬件產品都要面臨的問題:當現實與理想的差距過大后,消費者如何為披著ai外殼的智能設備買單。

有意思的是,就在今天,OpenAI領投了一家硬件初創公司,在得到融資后,這家公司將改變產品路線,在新的硬件中加入AI功能,不過在宣傳稿里,AI硬件的相關介紹并不多。

看來一直想做硬件夢的OpenAI,也不再指望AI硬件了。

最后,記得關注微信公眾號:鎂客網(im2maker),更多干貨在等你!

鎂客網


科技 | 人文 | 行業

微信ID:im2maker
長按識別二維碼關注

硬科技產業媒體

關注技術驅動創新

分享到